结业于牛津大学的唐佩德说,中国生长很快,拜耳需通过快速回应及新品研发,跟上中国速度。而在人们更重视环保的今时今日,拜耳也需评估建设新化工基地的种种危害,在选址和宁静性上越发审慎。
为了加入拜耳亚太区域立异中心的开幕仪式,拜耳子集团—拜耳质料科技(下称“拜耳”)CEO唐佩德从德国勒沃库森飞到了上海。
“上海研发基地已经是整个亚太区的立异网络中枢。”他说,“上海有优秀的人才,也有很好的产学研基础,且更接近我们的客户。”
将研发中心放在上海,更深层的意义在于,拜耳希望通过更快的反应速度来做新品开发。“举个小例子,以往一辆新车的开发周期是7年,厥后是4~5年,可是现在的中国,3年就要有新车上市,我们必须很快适应。”
“从工业趋势看,中国也在集中制造一些高技术的产品并出口,我们也需掌握这股潮流,并与之配合。举例来说,我注意到,整个丹麦的风机装置量很高,但不少都是来自中国公司的设备。而我们恰好也在研究风机叶片质料。因而,我们要把研发技术放在海内,这比放在德国更合适。”
有经济学家预言,中国经济增速会放缓。而就在3年前,拜耳还曾宣布将自己位于上海的MDI工厂产能翻番,抵达100万吨。这一做法其时引起了震动,原因是人们认为拜耳对中国市场的MDI需求预计得太乐观。
对此,唐佩德说,“我倒是认为,MDI的需求也会凭据每年7%~8%的速度递增。这一预测,在今年一季度MDI的销量同比增幅上获得印证。”
尽管如此,拜耳确实也发明了市场正在爆发改变,“我把这一改变界说为微增长。每年6~8月,本应是电子行业需求最高的时段,但去年这几个月的增速并不大,特别是平板电子设备的需求在减少,我感受这是因为GDP在放缓所致;而我们MDI所对应的建筑行业,也由于中国政府的调控,而泛起了阶段性的新开工面积下降。但我们感受,今后中国的可连续生长之路还会继续,一些绿色及高品质的化工产品将是最大的受益者,拜耳会在这方面增加自己的投入。”